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4月28日上午在北京舉行,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國勞動模范和756名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中冶4名杰出代表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并在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滿載榮譽的背后,是新時代中冶人勞動鑄就的輝煌與夢想,是勞模們初心不改、使命在肩的奮斗征程。
近年來,中國中冶高度重視勞模工作,各子企業在長期基層工作中培養一大批熱愛勞動、勤于勞動、善于勞動的高素質勞動者。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努力在中國中冶高質量發展道路上以示范引領之姿帶動更多人奮勇前行。他們的成功,激勵著每一位中冶人,繼續在勞動中創造價值,在奮斗中追逐夢想,為加快實現“一創兩最五強”奮斗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李景生:以匠心鑄重器 以初心致卓越
李景生,現任中國二十二冶中冶重工(唐山)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他始終扎根技術研發一線,潛心研究重型裝備制造領域核心技術,帶領團隊攻克多項難題,使國產自主研發的制造裝備取得多項國內第一。個人獲得授權專利23項,近三年發表SCI論文5篇、EI論文1篇,作為主要負責人主持編制8項國家、行業及相關國家外文版標準,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唐山市第七批優秀市管專家”等榮譽稱號。
以匠心打造“國之重器”。李景生作為技術領軍人物在特重型裝備極端制造領域帶領團隊自主創新,作為總工程師參建內蒙古北方重工360兆牛大型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項目,項目的成功標志著我國極端擠壓、鍛造能力躋身于世界裝備制造能力先進行列。該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專利優秀獎、魯班獎等榮譽,實現了大型設備安裝領域的零突破。他主持建造的西安三角航空400兆牛模鍛壓機是國家工信部重大技術裝備和“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助力了國產大飛機實現“飛天夢”,結束了我國大型鍛件需從國外進口的現狀,同時填補了航空航天領域的空白。400兆牛單缸航空模鍛液壓機順利建成投產,為國內航空、能源、船舶等領域大型模鍛件的迫切需求提供了裝備支撐。
以智慧鍛造“硬核實力”。在創新攻堅的道路上,李景生的步履一刻也不曾停歇,牽頭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型多向模鍛制造共性技術研究》、中國中冶重大科技專項《萬噸級多向模鍛液壓機研制及鍛造工藝研究》等課題,形成了一系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主持建設了40兆牛、120兆牛多向模鍛生產線,填補了該領域技術空白;系統開發了100余種多向精密模鍛產品及生產工藝,廣泛應用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石油石化、電站、化工等領域;主持研制的國內第一臺寬臺面高精度的200兆牛換熱器波紋板片成形液壓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生產超大型板翹式換熱器的國家。
以擔當賦能“行業騰飛”。為推動多向精密模鍛生產和發展的穩定性、規范性,他牽頭制定了《多向精密模鍛件 通用技術條件》《多向精密模鍛件 工藝編制原則》《多向精密模鍛件 質量控制規范》等8項國家、行業及相關國家外文版標準,對推動多向精密模鍛產品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建立產品的質量控制標準,強化產品實現的過程控制,增強產品的穩定性,對引導行業進步和發展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用執著詮釋工匠精神,以創新書寫報國情懷。李景生將滿腔匠心傾注于“大國重器”的研發之路,用堅守與突破成就了自己的寫意人生。如今,他和他的團隊正以昂揚之姿向著新的技術高峰揚帆起航,繼續為科技研發貢獻“光”和“熱”。
劉賜:十五載堅守,堅不可摧,初心如磐
劉賜,現任五礦二十三冶二公司水電施工員。他從學徒做起,堅持以技能立身,邊工作邊學習,一步一個腳印,淬煉專業技能,逐步成長為精通水電工程的行家里手。
初出茅廬,開啟求知逆襲路。22歲的劉賜,中專畢業的農民工,彼時最大的愿望是“掌握一門吃飯的手藝”。文憑不高的他,眼中卻燃著一團火——那是對“技近乎道”的執著。白天,劉賜追著有近40年水電安裝從業經驗的老師傅問問題;夜晚,他裹著棉大衣蹲在電工作業區,一遍遍練習接線,螺絲刀磨得掌心起泡。3年間,他的筆記本密密麻麻地記滿了技術要點,建筑電工、焊工、裝飾裝修工的中級證書一一被他收入囊中。憑借這股鉆研的勁頭,劉賜的水電安裝技能突飛猛進,對各道施工工序和實操標準都了熟于心,漸漸開始能夠獨當一面,更是當上了班組帶班長。
披荊斬棘,危急時刻盡顯擔當。2019年寒冬,五礦二十三冶承建的貴陽北大資源夢想城項目工地突發緊急情況。凌晨時分,一根水管突然脫落,高達4米的地下水如瀑布般噴射而出。劉賜毅然跳進1.5米深的泥坑。泥漿裹著冰渣灌進衣袖,手指凍得發紫,他咬著牙搬水管、接線路,泥水糊在臉上也顧不上擦。一小時后險情排除,他癱坐在泥地里,渾身抖得像篩糠。更大的考驗接踵而至。2020年,一場臺風掀翻工地板房,劉賜頂著殘垣斷壁搶修電路。手電筒的光束劃破黑夜,他像一尊鐵鑄的雕像,在黑暗中點亮第一盞燈。劉賜帶領團隊對工藝、工序、工具上的難點進行了30多次革新和改造,先后獲得5項企業級工法、2項部級工法和1項新型專利。用防爆插頭、防爆插座代替傳統的接電方式,可節省成本、降低危險系數;提出《地下水排污泵永臨結合施工技術》安裝理念,簡單又實用……這些工法被推廣運用后,為項目創造了直接經濟效益130多萬元。
命運挫折,堅守崗位彰顯大愛。2019年秋,命運給了劉賜最沉重的一擊。然而,一個月后,項目驟然陷入了緊急關頭?!笆サ幕夭粊砹?。我能做的就是把握好現在,而現在企業需要我。”劉賜強忍悲痛,把孩子托付給姐姐,背起行李踏上了到貴陽的火車。在200米高的樓內爬上爬下,配合多個班組施工,寒風撕扯著紅腫的眼眶。工友看見他一邊接線一邊抹臉,分不清是汗是淚。
從農民工到全國勞動模范,劉賜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 只有15載日日夜夜的堅守:無數張圖紙、無數個攻堅夜、30多次技術革新……他用一把螺絲刀,在鋼筋水泥間鐫刻出一個時代的匠人傳奇。
高利:從一線工人到行業主力軍
高利,現任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能源環境工程公司總經理兼“寶冶新能源”創新工作室領銜人。從一線油漆工人成長為行業領軍人物,高利先后參與眾多大型鋼企重點工程建設與冶金檢修運維服務,實現年產值超15億元;近年來又緊跟國家能源轉型戰略,帶領團隊承建了云南、貴州、河北等地一系列光伏、風電、儲能項目,總裝機容量突破600萬千瓦,為推動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增添助力,公司經濟指標連創新高,員工收入穩步增長。
基層鑄魂:“勞模精神”實踐者。職業生涯初期,高利從一名普通油漆工人起步,憑借堅韌不拔的毅力與刻苦鉆研的精神,練就了精湛技藝。在長期實踐中,他積累了豐富經驗,無論是復雜的項目技術難題,還是棘手的團隊管理挑戰,他皆能沖鋒在前,從容應對,以精益求精的態度攻克諸多難關。在參與國內大型鋼企重點工程建設及冶金檢修運維服務期間,其負責的常規檢修業務覆蓋寶武、湘鋼、邯鋼等20家特大型鋼鐵企業,技改大修業務涉及36家,該板塊業務年產值超15億元,為后續投身新能源事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徽閃光:“援建方艙”交通警。2022年初,高利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主動請纓投身上海臨港方艙醫院緊急建設。在這一特殊戰場上,他身兼指揮官與戰斗員雙重角色,科學調度、日夜堅守,確保工地交通路網高效有序運行,有力推動了方艙醫院快速建成,其“工地交警”形象成為特殊時期黨員擔當與企業社會責任的鮮明標識。身為基層黨組織書記,他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引領黨員積極踐行系列重要行動,助力團隊榮獲上海市文明單位“五連冠”。
轉型發展:“綠水青山”主力軍。高利敏銳把握能源轉型趨勢,提出“做強能環主業、做精冶金基業、做透基建專業”戰略,將新能源業務作為轉型核心。他創新營銷模式,深化與國電投、華能等龍頭企業合作,親力親為推進項目,一系列重大光伏、風電、儲能項目從簽約到并網一氣呵成,總裝機容量突破600萬千瓦,“寶冶新能源”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公司承建的云南、貴州等地漁光互補、農光互補項目,不僅優化當地能源結構,更累計創造3萬個就業崗位,帶動勞務收入近6億元,成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典范。
提質增效:“逆市飄紅”指戰員。面對復雜經濟形勢,高利推動精細化管理改革,實施“七個專項行動”,優化項目流程,引入成本控制體系,實現新簽合同額、營收、利潤逆勢增長,管理費用與應收賬款大幅降低。公司連續5年獲評寶冶“先進集體”等集體榮譽,實現經濟效益與精神文明協同發展。同時,作為“寶冶新能源”創新工作室負責人,高利聚焦新能源技術攻關,帶領團隊形成山地光伏、漁光互補等系列成套施工技術,累計獲得30余項專利授權及4項部級工法,15項成果獲省部級獎項,技術水平國內領先。這些成果有力支撐市場拓展與項目實施,推動行業技術升級,創造顯著經濟社會效益。
高利以卓越領導能力、創新思維與務實作風,引領團隊在新能源領域不斷突破,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寶冶智慧。他的奮斗歷程彰顯了新時代產業工人的使命擔當,激勵著更多從業者投身綠色發展浪潮。
查武華:攻堅克難的先行者
查武華,現任中冶寶鋼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智能設備公司電氣點檢。從基層鉚工、鉗工逐步成長為電氣點檢領域的佼佼者。他不僅是現場設備管理標準化的執行示范者,還積極投入創新管理,發明多項專利技術,顯著降低設備故障率。作為電氣技術專研者,他帶領團隊開展“五小活動”,提升設備本質化安全。同時,他是攻堅克難的先行者,成功組織參與區域無人化行車改進,大幅提升作業效率和安全性,為行業智能化轉型提供標桿案例。
深耕基層,標化執行示范者。在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查武華始終嚴格要求自己,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技術,為日后的成績奠定了堅實基礎。自擔任中冶寶鋼電氣點檢以來,他更是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利用工作和業余時間不斷鉆研,與現場人員交流,嚴格做好設備點檢工作。他深知,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是企業生產的生命線,因此他始終把這一理念貫徹到實際工作中,并影響周圍的同事,時刻用標準化約束自己,歷年來管理設備未出現任何安全事故和故障停機。
創新驅動,技術攻堅探索者。查武華不僅是一名優秀的電氣點檢,更是一名創新管理的思考者。他深刻體會到崗位責任的重大,因此積極投入到公司組織的“小實活新”活動中,通過對區域現場設備各種故障的分析、總結,對現場設備進行合理化改進,取得了顯著成效。他發明多項專利技術,其中《電磁吸盤安全保護指示裝置》獲得2018年度國家專利,《連接器及起重機》獲得2019年度國家專利,《一種起重機滑觸線除塵裝置》獲得2022年度國家專利。這些專利技術的發明,不僅提升了設備的安全性能,降低了設備損耗和物料費用,還為企業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匠心傳承,授業育人踐行者。作為一名電氣技術專研者,查武華深知技術更新的重要性。他帶領團隊成員積極開展“五小活動”,通過現場實踐和理論結合,使設備故障和維修成本處于臨界狀態,設備本質化安全發揮到最大化。他還親自示范,讓新員工都能細致、清楚地掌握在點檢及處理過程中的細節問題,確保在最小影響范圍內以最快速度安全處理設備故障,滿足現場生產需要。
攻堅克難,智能轉型先行者。查武華帶領工作室積極組織參與區域無人化行車改進項目,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難題,如高精度定位系統、智能控制系統和遠程監控系統的研發與集成。無人化行車的成功應用,實現了行車作業的自動化、智能化運行,減少了人為操作失誤,提高了作業效率和安全性。這一成果不僅在公司得到了廣泛應用,還為其他企業的無人化行車改造提供了成功范例和技術借鑒,對推動整個行業的智能化發展進程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查武華,在業務上刻苦鉆研,在管理上善于思考,在帶教上言傳身教,他的每一步都凝聚著對技術的執著追求和對工作的腳踏實地。憑借出色的工作表現和專業能力,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等諸多殊榮,2025年榮獲全國勞動模范。